1.強化作業管理。持續加強作業管理,強化對各中小學校作業管理督導,從源頭上解決作業數量過多、質量不高、功能異化等問題。一是切實把握作業育人功能。要求嚴格遵循教育規律,堅持因材施教,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,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,切實發揮作業育人功能,促進教學質量提高。二是嚴控作業總量。嚴格執行書面家庭作業規定量,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。三是提高作業質量。全面要求布置分層作業、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,杜絕機械、無效作業,嚴禁重復性、懲罰性作業。四是倡導校本作業。要求各校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,系統化選編、改編、創編符合學習規律、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。五是促進經驗共享。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指導,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設計評選活動;縣域教研片區、鄉鎮學區經常性組織開展作業管理與設計交流研討活動,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。六是加強檢查督導。自10月下旬起,由職能股室牽頭,深入全縣中小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常規檢查,重點檢查督導學校作業管理辦法、作業設計專題研討、作業公示制度執行況、作業數量和質量等情況,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。
2.推進課后服務。2021年秋季開學以來,指導全縣各中小學校立足校情,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和優勢,科學合理確定課后服務內容,提升延時服務質量。一是統籌項目、精心謀劃,有序推進。將課后服務與陽光體育、德育活動、學校少年宮活動、特色校創建等項目有機結合,同步推進,使課后服務成為統籌、整合、挖掘學校辦學資源的載體。二是分類指導、分層實施,分級落實。對辦學規模較小,教師人數少,技能科教師欠缺的學校,課后服務以作業輔導為主,社團活動為輔;針對規模較大學校堅持作業輔導和社團活動并行,滿足學生多元需求。根據學生學年段特點,小學低年級課后服務內容靈活,以閱讀、體育活動等為主社團活動為輔;小學中高年級課后服務分為兩個時段,既有作業輔導、答疑解惑,又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,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。初中因作業較多,課后服務以輔導作業為主。三是豐富載體、彰顯特色,確保實效。要求各校拓展學生學習空間,不斷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,充分融合學校特色項目和學校少年宮活動,廣泛組織學生社團活動,豐富學生課后時間,努力創設滿足多元化需求,落實“五育融合”的課后服務新模式。四是整合資源、拓展空間,完善體系。鼓勵社區資源主動參與課后服務,各鎮文化活動中心或文化站長期堅持公益性原則,有效服務青少年兒童,成為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有力補充。五是用好縣級資源,充實平臺。充分利用惠安縣青少年宮、惠安縣青少年科技服務中心、惠安縣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等縣級平臺,開設縣級青少年課后培訓課程,為全縣青少年提供課后服務重要陣地。
3.提升校外培訓整治水平。把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事項,深入開展校外培訓機構“點題整治”工作。一是完善組織領導體系。把校外培訓專項治理列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重點項目,擺上重要議事日程,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。調整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小組及下設辦公室人員,明確部門職能及整治重點。二是著力政策宣傳引導。通過惠安縣政府網、“福建惠安教育”微信公眾號、各學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以致家長一封信、溫馨提示、文件通知、家長會等方式,廣泛宣傳“雙減”政策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新政策、新要求、新目標、新規范,在全縣上下營造良好的氛圍。三是統籌協調全面推進。召開全縣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推進會,部署、督促各鎮開展摸底排查,建立工作臺賬,全面實施“治亂、減負、防風險”行動,扎實推進全縣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工作。四是開展聯合整治行動。針對規范培訓內容、收費標準以及安全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開具整改通知書,責令其按時整改到位;對螺城、螺陽、崇武、涂寨、凈峰等鎮計8家無證無照培訓機構進行查處,責令關停;拆除23家無照無證和有照無證培訓機構32塊廣告牌。五是暢通監督舉報渠道。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舉報電話和郵箱,持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,引導和督促各校外培訓機構依法自覺履行主體責任,增強校外培訓服務機構遵規守法意識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